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

倫敦「大英博物館」神偷傳奇

倫敦在十一月底的天氣相當的寒冷可是阻擋不住我興奮的心情,因為今天的觀光計畫是遊覽「大英博物館」(The British Museum)

 我清晨九點離開King’s Cross街的Holiday Inn,步行約15分鐘到達King’s Cross地鐵站,花24英鎊買一張oaster車票,可以在一週之內無限次數上下地鐵與公車,相當的方便。

 踏入深藍色的Piccadily線的地鐵,經過Russell Square,快速地抵達Holborn站,出了地鐵站向Great Russell Street步行約五分鐘,舉世聞名的大英博物館聳立在面前。

 



穿過周圍一排的黑色的鐵欄杆,步行經過寬闊的大庭院,赫然矗立在面前的新古典式建築就是大英博物館,它依據古希臘帕德嫩神殿的樣式興建,上方頂部有個三角形的楣飾,雕刻著六位穿著古希臘服飾的人像浮雕,分別代表數學、科學、戲劇、音樂、詩、美術的進步精神,其下則由八座仿照古希臘愛奧尼亞(Ionia)的圓柱撐高起來,每個柱頭裝飾一對向下的渦卷雕飾,而兩旁的建築襯托著45根高挺的廊柱,顯得對稱均衡,古色古香,氣勢不凡,相當的雄偉壯觀。
 

 
 

出乎我的意料之外,博物館竟然不收門票,讓遊客免費進出。我因而憶起學藝術的兒子講過的故事:有位藝術家當起小偷,出入各地的餐廳,用餐之餘必竊取一件餐具,諸如刀叉杯盤之類的器皿,再將之佈置在畫布中,然後裝框展示,取名「博物館」,其用意在譏諷大英博物館,是可想而知的。我心想,博物館的很多奇珍異寶來自大英帝國的殖民地與佔領區,或搶來或偷來或廉價購買,並不是那麼正大光明,如果還出售門票圖利,就顯得師出無名了。
 

 

大英博物館佔地4公里,包括一樓、二樓、頂樓與地下室,分別有古希臘、古羅馬、古埃及、日本、亞洲、歐洲、英國等等的展覽廳,計有一百多個展示館,擁有超過七百萬件的珍品,其規模之宏大令人嘆為觀止。

 

走進陳列館,最搶眼的莫過於「古希臘世界」(The Greek World),整座巴特農神殿原貌呈現,人像雕刻或斷頭或缺手或失腳,卻洋溢著濃濃的歷史的陳跡,厚重雄武,巍峨壯觀,應該就是大英博物館大門模仿的古典範示,其莊嚴的氣派令人感到心神震駭。
 

 

接著,我特別關注中國陳列館的寶藏,細加觀賞品味。其中有高大的石雕佛像,也有精美的十世紀遺下來的三彩陶藝的羅漢石像,更有大批的玉器、銅器、景泰藍瓷器的古董,帶有長遠歷史的遺跡,令人感慨低迴,驚嘆不已。

 



 
 
另外,我也參觀了古埃及展示品,看到西元前196年的有關古埃及王托勒密五世(Ptolemy V)偉業的「羅塞塔石塊」(The Rosetta Stone),也目睹西元前3400年埃及木乃伊,件件裝在精雕細刻的長方形盒中,睡姿寂然安祥。
 

 
 
 

回顧歷史,大英博物館建於1753年,到1759年才對世人開放,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的公立的博物館。其興建之初,正是英王喬治二世(1683-1760)在位的時期,向世界各地擴張新的領土,搜集各國的奇珍異寶,特別興建這一座世界最早的博物館,炫耀大英帝國的光輝事蹟,並且歌頌西方啟蒙時代的精神,走出黑暗時代的愚昧,重新回歸古希臘理性的追求。

我的心神陷入沉思中,腳步卻不知不覺地隨著一些遊客走到室外,仰頭看到的是一片玻璃製成的透明天幕,其下方座落一座圓形的建築,兩旁有階梯環繞,是二十一世紀元年完成的陳列館,延伸作為珍藏的展示。當時,有一條布幕垂掛在圓形建築上,寫著:「巴比倫」(BABYLON)主題特展(13 November 2008—15 March 2009),展出西元前605—562年的考古珍品與古代雕刻,以及受巴比倫神話譬如舊約聖經傳述的巴別塔(the Tower of Babel)—所激發的現代藝術與思想。
 

 

的確,大英博物館的寶藏太豐富,遊客短時間是難以窺其全貌,充其量只能略微感受其宏偉的氛圍,稍為體會人類在恆久的歷史脈動中遺留的痕跡。縱使如此,敏感的現代遊客在面對那些先人開創的瑰寶之際,應會興起仰慕之情,平添謙卑之意。

 我走出大英博物館,卻不停地回首,再三遠眺那暮靄中的偉大建築,希望早日再度來訪。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