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6月5日 星期五

天龍寺古風禪味景色宜人

天龍寺位於京都的西方,我曾經兩度造訪,第一次臨居秋天,第二
正值初春,景色殊為不同。
 
猶記得2013年秋天,我隨著旅行團,是從天龍寺正大門魚貫而入的
其木造黑色的正大門靠近街道,門柱右邊有「大本山天龍寺」白色中
文,字體蒼勁有力,門內一條石道筆直向前延伸,兩旁植有矮小樹
籬,遠處樹葉茂密在望,具有隱然的莊嚴氣息。
 
 

 
沿著石道往前行,不久就跨入第二道門,道路右邊出現多棵大松樹,
泛紅的楓葉密集交錯,枝葉濃茂,寺院的藍色瓦屋、白色牆壁與黑色
木樑隱約可見,而入口處的木牌以白色字體標示「弘源寺」、「福祿壽
天來福門」,頗有古風。我好奇地探頭窺視,在庭院深處的幽徑小路,
有祭祀小亭隱匿其中,有善男信女搖動垂下的搖鈴繩索,發出一陣陣
清脆的鈴聲,令人覺得心境平和。
 


 

 
 
在筆直的石道盡頭,一座長安式大寺院映入眼簾,藍色瓦片的屋頂由木質拱牆面撐起,廟簷彎曲揚起,顯得既穩重對稱,其寺門左右兩邊掛著黑字招牌,刻著「大本山天龍寺,諸堂參拜入口」字樣,而最引人矚目的,是大堂掛的一幅達摩肖像,頭包紅巾,碩鼻朝天,闊嘴露齒,大眼直視,瞪著進出的遊客,一副振聾啟聵的莊嚴法像。



 
廣場的另一邊堆置白沙,有五塊奇石排列其上,或豎立或橫擺,散發幾許禪意,給人渾然忘機之感,而庭園入口處闢出一處,擺放三幅怪臉面具的雕刻,像似驅邪的符咒,更是莫測高深。

 
 

我舉步進入主要的庭園區域,景象豁然開朗,一棟更壯觀的中國式寺廟矗立在前,古色斑爛,隱密安寧,在大堂木樑上掛著「方丈」的木牌,半掩的木扉有神龕若隱若現,當時有兩位年輕的日本少女正站在圍欄之前,雙手合十,低頭默禱,神情十分的虔誠。

 

  接著,我繞到寺廟後方,一座遼闊的園林出現在眼前,結合水池、山路與高峰,景物設計略作變化,所遵循的原則是基於佛教的教義:人的一生經由凡間的(平靜的水池),經地獄的折磨(崎嶇小徑),到達極樂世界(開闊空間),引導遊客覺悟生命的真諦,在於通過吃苦與磨練,達到至善的修持境界。




由此,「曹源池」緊鄰寺廟一側,波光粼粼,托映出遠山的側影,岸邊樹葉茂密,紅綠層疊,燦爛奪目,而池中數十條金黃色錦鯉游來游去,悠然平穩,似乎象徵凡間的安祥美好。




 
  
然後,我順著山路往上方走去,只見兩側林木矗然挺拔,濃密森然,小徑蜿蜒崎嶇,不良於行,使人步履蹣跚,頗有難言之苦,猶如置身地獄,倍受煎熬。


 直到曲折的小路盡頭,出現一尊石雕觀音的神龕,一方形的洗手池砌立於前端,而旁邊豎立的一塊石碑,刻有「愛之泉」三字,其中文詩句洋溢著禪味:

「掬水月在手,愛花香滿衣,觀音大士境,鳥啼喧騷稀。昭和四十八年八月十八日」。
 
 

 
 一旦越過神龕,再攀至最高處,眼界豁然開闊,芳草碧連天,樹葉翠微,艷花滿枝,透露安寧祥和的氣息,讓人宛如置身天堂一般。

 
整體看來,天龍寺園區樸實無華,莊嚴而肅穆,氣派動人,頗有王者之態勢。原來,天龍寺興建於1339年,目的在撫慰後醍醐天皇(1288-1339)的亡魂,發揮安頓人心的作用。具歷史記載,日本十三世紀爆發天皇朝廷與幕府陣營的鬥爭,後醍醐天皇企圖親政,兩次計畫倒幕都以失敗收場,遭擁兵自重的足利尊氏(1305-1358)驅逐,流離失所死在異鄉,事後足利尊氏登上征夷大將軍的寶座,順利開創室町幕府,經知名禪師夢窗疎石(1275-1351)的建議,以天龍寺追思後醍醐天皇,使其鬼魅得以安息。

 



 
滿載昔日美好的回憶,我第二次參拜天龍寺,是在2015年的春天,和朋友自由地漫行,一行七人選擇搭乘火車,經由嵐山進入寺內。
 
那是三月底的清晨,我們先抵達龜岡小火車站(Kaneoka Torokko Station),在等待開往嵐山火車的空檔,被站前一座簡陋的小店鋪所吸引,賣的都是一些土產,而一旁有位農夫擺在桌上的蘋果物美價廉,旅伴老關慷慨解囊,當下買了七顆分享,大家吃得津津有味,大呼過癮。


小火車準時出發,一路穿隧道,經山巒,越湖水,約莫25分鐘的行程,終點嵐山車站在望。

 

於是,我們下車循著隧道旁的「小倉山」標示,沿著石階爬上高處,走入一座空曠的園林,突然大家眼前一亮,有位像是藝妓的女人坐在人力車上,濃妝豔抹,身著和服,擺好姿態供遊客拍照,因此引起一陣騷動,大家輪流上前搶拍留念。

  
那園林是通往天龍寺的捷徑,小花遍地,綠樹參天,嬌綠嫩青,不久,盈目是一大片的竹林,矗然挺拔,一望無盡的翠綠,旅伴小湯(國中生)笑著說:「好像是遠足喔!」。

  
忽然,天龍寺的北門在望,我們一下子側身於盛開的櫻花中,以紅色與白色居多,綻放於遠山與近丘上,燦爛鮮麗,吐芳爭艷,鋒芒畢現,火紅的春色真是令人心醉。

 
 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我們在百花齊放中倘佯多時,才依依不捨的離去。午後,利用手機上
網查到一家受遊客好評的餐廳,座落在「大堰川」的路旁,其庭院幽靜
典雅,卻得排隊四十分鐘才輪及。入席之後,老關與我坐在二樓的窗
前,正可俯視「渡月橋」,橋上遊客如織,人力車拖行迅速,橋下的川
水淙淙,木舟載遊客順流而下,而遠山巍然,樹色鬱鬱蒼蒼,叢叢櫻
花吐豔,真是秀色可以佐餐啊。
 
 
 

 
 
 

 
 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