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

吳哥寺夕陽絢爛淒美

柬埔寨(Cambodia)吳哥寺(Angkor Wat)之勝,不僅在於層疊高升的山形石塊建築,而且在於夕陽西斜的景緻,令我永生難忘。
 

有一個傍晚,我守候在吳哥寺內牆引道的水池邊,靜觀夕陽從天際墜落。此時(大約午後六時),白日的酷熱逐漸蒸發,涼風習習吹來,遊客人群散去,將近五百多公尺的遼闊空間壟罩著一片寂靜。

一瞬間,只見夕陽從天邊穿越樹梢,一束光芒映照於水中,漆黑的寺塔與濃陰的樹叢在遠方屹立,而細長的樹幹挺直峭立,彷彿是剪貼在天幕之上,顯出幽靜而隱密的氣息。
 

接著,夕陽已然西斜,倒映在水波中的光束突然泛出暈亮,反托出樹叢與寺塔的鬼魅般的側影,而絲絲光芒跳躍在漂浮的荷葉上,一股蒼茫的暮色悠悠地浮出,團團包圍著大地。
 
 
 
 

然後,水面上的夕陽光束渙散,塔尖模糊,樹影突兀,水波迷離,暗色洶湧如浪,吞沒吳哥寺的斷垣殘壁。
 

吳哥寺夕陽西墜的淒涼景緻,似乎是吳哥帝國由輝煌走向毀滅的象徵,反映著千年文明的凋零煙沒,令人低徊嘆息。

自九世紀末期,高棉人(當時中國元朝稱之為「真臘」)創立「吳哥王朝」,定都「吳哥大城」(Angkor Thom),膜拜印度傳入的婆羅門教,經濟發達,人口茂盛,在十二至十三世紀達到繁榮巔峰,並建造「吳哥寺」以表彰帝國的崛起。

然而,吳哥文明卻由絢麗歸於淹沒,在1433年遭致廢棄的命運,直到法國人亨利・穆奧(Henri Mouhot, 1826-1861)踏足該地,在18601月重新發現吳哥廢墟,吳哥王宮早已雲飛煙滅,蕭瑟淒涼,被世人遺忘四百多年。

細究起來,吳哥之所以滅頂,關鍵在於14世紀中葉重臣篡奪王位,爭權導致內亂,外敵乘虛而入,邊境的泰族人三次(135113931431)圍城入侵,血腥屠殺,洗劫財寶,使得都城元氣衰竭,民生凋敝,人口銳減,王國被迫遷都,遺棄六百多年的古都,從此帝國奄奄一息,繁華如夢似幻呀。*

*陳顯泗與楊海軍(2002)《神塔夕照:驚豔吳哥文明》。台北:世潮。
 

 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