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年春天(四月二日)的午後,我和旅伴們一心嚮往「祇園」(Gion),於是從京都火車站乘206號巴士,在「祇園」站下車,見路上有穿和服的女人,便尾隨進入一座公園,盈目是日本人舖蓆於櫻花樹下,享受初春的櫻花節,就額首慶幸總算找到目的地。
我們沿著公園的小路徑探幽,迎面而來的不是藝妓,而是數家「相撲餐廳」。乍看之下,餐廳窗戶裝飾都是相撲選手的照片或圖案,採日本人的國寶招攬客人,確實獨具慧眼。相撲在日本延續了1500年,選手在直徑4.5米的土俵上比賽,勝負取決於轉瞬之間,而全程進行撒鹽(驅邪)、塵(祈福)、四股(鎮邪)、蹲踞(專注)、仕切與手刀(領賞)等等儀式,體現悠久的禮節傳統,具有凝聚文化意識的作用。不過,相撲餐廳的室內占地頗廣,數排矮桌排列在塌塌米上,客人須坐下盤腿進餐,別具一番情調。
不久,我們發覺所闖入的地方,並不是「祇園」,而是「丹山公園」,只得將錯就錯,入境隨俗,在一排櫻花樹下找了一處紅巾鋪排的座位,喝著旅伴老湯向店家購買的飲料,加入日本人賞櫻的行列。
獵獲美色鏡頭之後,我們隨著人潮移動,在一片大花園中踏青,滿眼都是綻放的櫻花,兼有粉紅與銀白,明豔怡人,而且鋪天蓋地,把人網羅在無邊的璀燦之中,轉化成一體。由此,使我的體驗的是,櫻花之美,美在成群結隊地開放,美在滿園枝頭綻放,美在一簇簇的火紅。
我們繞過水池之後,繼續沿著石塊階梯漫行,早已失去了方向,不久一道朱紅色的「鳥居」矗立在前,越此一步即是神明的居處,似乎進入「八坂神社」的聖地,路徑之旁盡是淨手台、祭壇、神社,供善男信女求卜問占,除厄解災,保佑好姻緣降臨。
顧名思義,八坂神社舞殿是以跳舞的儀式,進行祭祀敬神,祈禱降福的宗旨。數年前,我有幸目睹精彩的舞蹈儀式,有兩位身披藍白紅色相間的長裙,手執寬扁扇,翩翩起舞,搖曳生姿,風韻神秘,氣勢動人,其情其景藏在我心,印象歷久難忘。
我們沿著公園的小路徑探幽,迎面而來的不是藝妓,而是數家「相撲餐廳」。乍看之下,餐廳窗戶裝飾都是相撲選手的照片或圖案,採日本人的國寶招攬客人,確實獨具慧眼。相撲在日本延續了1500年,選手在直徑4.5米的土俵上比賽,勝負取決於轉瞬之間,而全程進行撒鹽(驅邪)、塵(祈福)、四股(鎮邪)、蹲踞(專注)、仕切與手刀(領賞)等等儀式,體現悠久的禮節傳統,具有凝聚文化意識的作用。不過,相撲餐廳的室內占地頗廣,數排矮桌排列在塌塌米上,客人須坐下盤腿進餐,別具一番情調。
我們談得興高采烈之際,忽然眼光獵取一道錦簇光彩,立即定睛一看,隔桌來了一位身穿粉紅色和服的熟女,她輕盈款款地落座,優雅地餟著飲料,模樣怡然自得,並在眾目睽睽下,拿起相機自拍,白皙柔潤的肌膚在溫和的陽光撩撥下,十分眩人眼眉,令人覺得春天真的來了。於是,我上前要求拍照,她表示欣然同意,也有他人跟進搶拍,樂得她笑顏逐開,並遞過相機請旅伴老關代為拍照,舉手投足之間顯得沈靜大方,瞬間讓人恍若進入那《藝妓回憶錄》的電影情節。
趁著櫻花滿枝,當地人攜伴倘佯在樹下,席地或坐或臥,佐以酒食,享受一段如宋代詞人柳永所唱的「且把浮名換低斟」的休閒,真是懂得抓住人生轉瞬即逝的美景。
走著走著,我們行至一座《坂本龍馬與中岡慎太郎》的
銅雕像,兩人一站一蹲,身著古裝,腰繫武士刀,目視遠方,氣勢如虹。其實,坂本龍馬(1836-1867)與中岡慎太郎(1838-1867)原屬江戶幕府時代土佐籓的武士,受到美國海軍黑船敲門事件(1853)的刺激,而倡議「尊王攘夷」政策,推動倒幕(府)尊(天)皇運動,導致江戶幕府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讓位,把大政歸還給天皇(1867年10月),有助於維新革命的啟動。不料,1867年11月兩人在京都討論政局之時,卻遭反對份子暗殺,令人不勝唏噓。*
接著,我們折回原路,途經一湖清澈的池水,岸樹托影在池邊,怪石立於池心,泛著瀲灩的光芒。銅雕像,兩人一站一蹲,身著古裝,腰繫武士刀,目視遠方,氣勢如虹。其實,坂本龍馬(1836-1867)與中岡慎太郎(1838-1867)原屬江戶幕府時代土佐籓的武士,受到美國海軍黑船敲門事件(1853)的刺激,而倡議「尊王攘夷」政策,推動倒幕(府)尊(天)皇運動,導致江戶幕府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讓位,把大政歸還給天皇(1867年10月),有助於維新革命的啟動。不料,1867年11月兩人在京都討論政局之時,卻遭反對份子暗殺,令人不勝唏噓。*
坂本龍馬傳遞的「龍馬精神」震古鑠今,而好萊塢電影《末代武士》》(The Last
Samurai)就是以他的人生經歷為版本,敘述明治維新時期,新內閣執行西化政策,廢除武士道精神,引起傳統武士的憤慨,在首領勝元盛次(Katsumoto)的領導下聚眾對抗,並透過一位美國退伍軍官(湯姆·克魯斯Tom Cruise飾演)的眼睛,觀察武士們互助扶持的生活,體會武士道崇高的精神,可惜武士刀不敵西洋槍砲,最後武士們戰死沙場,寧死不屈,其忠誠情義感人至深。**
我們繞過水池之後,繼續沿著石塊階梯漫行,早已失去了方向,不久一道朱紅色的「鳥居」矗立在前,越此一步即是神明的居處,似乎進入「八坂神社」的聖地,路徑之旁盡是淨手台、祭壇、神社,供善男信女求卜問占,除厄解災,保佑好姻緣降臨。
而最令人仰瞻再三的,非「八坂神社的舞殿」莫屬,飛揚的殿宇由鬱黑的木柱撐高,聳立於庭院之中心位置,平直的屋簷下掛滿三排白色燈籠,隆起的舞台邊懸掛草蓆,隔為舞台的布景,顯得久經滄桑的洗禮,又蘊含疑幻疑真的氣氛,憑弔之餘頗興起肅然之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