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(2013年10月7日)新聞報導指出,英國黛妃車禍肇因恐非狗仔隊所為,而是空勤特種部隊(SAS)偽裝成攝影記者,騎重型機車緊隨黛安娜王妃車後,進行計畫性謀殺,因英國擔心黛妃下嫁埃及男友,會對王世形象造成莫大的傷害。這段新聞使我回想起當年(2011年十一月)遠赴英倫,在哈洛斯百貨公司憑弔黛妃的往事,特記述於下:
事實上,黛安娜在公私生活的巨大壓力下,身心俱疲,引發夫妻之間的冷戰與熱戰,又必須帶著面具,以微笑出現在公開的場合,確實是難以承受的苦難。最後,她選擇放棄王室的光環,揭發皇家婚姻的偽善,勇敢地走出生命的陰霾,以燦爛的笑容尋找人生的新方向,積極地從事公益活動,而贏得世人的尊敬。
回顧黛安娜王妃的人生,卸下英相的布萊爾在回憶錄中說得極為中肯,認為她是新時代求改變求自由的化身,率性而為,平等待人,打破王室的傳統束縛,掙脫上流社會禁忌的擺布,因此布萊爾寫道:
「黛安娜王妃就是這一改變的化身。她是一個標誌,…她捕獲了一個時代的精粹,把它握在手心。她定義了它。……人們愛戴她,正是因為她雖然貴為王妃,卻仍然有弱點,仍然會受到人生起起落落的打擊,她能夠治療人們的傷痛,因為她了解受傷的感覺。」**
這些活生生的例證指出一項啟示:適性自主、過平常日子的人是最快樂的。誠如幽默大師林語堂在《蘇東坡傳》說蘇東坡居士是最懂得生活樂趣的人,因為「他的至交好友包括愛詩的和尚、不知名的道士以及比他更窮的人。他喜愛作官的榮譽,但是群眾不認識他,他最高興。……他只想維持自己的本色。今天我們可以說他真是一個現代人。」
***班・希爾斯(2007)《雅子妃:菊花王朝的囚徒》。台北:三采。
我既不是購物狂,也不是名牌愛用者,更不是消費上癮者,不過,我打定主意:到了倫敦一定要逛逛哈洛斯百貨公司(Harrods),原因純粹是與王妃黛安娜(Diana, Princess of
Wales, 1961-1997)有關。
造化弄人,一場生死戀情使得黛安娜王妃與哈洛斯百貨公司連結在一起。1977年8月31日 清晨,黛安娜王妃與埃及籍男友多迪・法耶德(Dodi Fayed)在巴黎出遊,為躲避媒體狗仔(paparazzi)的追逐,賓士轎車高速疾駛撞上協和廣場地道的圍牆,不幸當場喪命,年僅36歲,舉世為之震驚,為伊人消逝而同悲。黛妃男友的富商父親穆漢默德(Mohamed Al
Fayed)即是哈洛斯百貨公司的董事長,噩耗傳出後這家奢華的名店更受矚目,更具全球觀光的魅力,吸引更多的遊客上門。
當然,我是慕名而來的觀光客之一,隨著「騎士橋」區(Knightsbridge)的人潮,往布羅普敦(Brompton)路漫步而行,走向那棟外觀覆蓋紅色土磚的獨特建築,望見百貨公司大樓在不遠處卓然聳立。約莫下午4:30左右,十一月底寒冬的暮色悄悄地降臨,那方形大樓外觀的精緻浮雕圖案依稀可見,圓形樓頂與小尖塔伸向天空,牆面上「HARRODS」字母的紅燈亮起,看起來猶如一棟神秘的迷宮,招引遊客入內探險。
哈洛斯百貨公司擁有地上六層樓面與地下室一層,整體結構顯現寬廣宏偉的規模,展示著華麗高貴的格調,入口大廳仿照古埃及神殿的裝飾,流露著雄偉浩瀚的氣派,果然不同凡響,特別是踏在電扶梯緩緩向上,巡視著牆上古埃及的神像雕刻,地板上跪坐著古埃及人石雕,雙手握著點燃的長蠟燭,彷彿默默地迎接貴客,散發一股異國的神祕情調,讓人有身處古代宮殿的感覺。
我進入這個上百年歷史的宮樓之後,一心一意地直奔地下室(lower ground floor),在埃及神像雕刻俯視的電扶梯旁找到兩人的紀念堂(The
Dodi and Diana Memorials)。那座小而美的紀念堂設置於1998年,整面牆上有百獸香花的天堂浮雕,兩人微笑的臉龐浮現在花朵形狀金框中,四周有白色的小花與點亮的蠟燭環繞,中間位置擺著一座小型透明金字塔,具有生命永恆的象徵,泛出一股淡淡的哀思。
當時,我注意到參拜的人不停地來去,有的拍照留念,有的低頭默禱,有的小聲哭泣,氣氛相當動人。黛安娜王妃之所以令人懷念,在於她對世界上弱小的受苦難人伸出援手,出於誠摯的真性情,引起廣大持久的回響。她與查爾斯王子離婚後,全力投入慈善事業,關切與親吻第三世界的愛滋病患與地雷受害者,不顧自身的安危,也不為經營媒體曝光的形象,純然出於人性的光輝,而讓世人感動不已。因此,黛安娜去世的噩耗傳出後,當時任英國首相的布萊爾(Tony Blair, 1953—)第一時間公開哀悼,向媒體表示「她是人民的王妃,她永遠都是,而且,她將以這樣的形象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和記憶中。」。
其實,黛安娜成為媒體與大眾的焦點,始於她與英國王儲查爾斯的交往與婚約。1981年7月29日,全球見證查爾斯與黛安娜的婚禮,王子與公主天造地設的姻緣,成為普天下情人羨慕的夢幻。這場世紀婚慶贏得全世界的矚目,為落日的帝國折射餘暉,誠屬難能可貴。
歷經第一次與第二次大戰的浩劫,英國早已元氣大傷,外強中乾,到了1960及1970年代,殖民地紛紛獨立,帝國解體,大勢已去,及至皇室婚禮的前夕,其政府、學校、教會、家庭都進入衰弊狀態,年輕人失落,社會暴動日增,搶劫犯罪層出不窮 *,形成日薄西山的敗局,不過,一對新人的結合畢竟為英倫注入彩虹般的希望,激起若干東山再起的遐思。
然而,夢幻很快地破滅,兩個月之後王妃發現王子有婚外的情人卡蜜拉,同時新的王室儀式與責任使得戴安娜適應不良,出現厭食症,曾經嘗試自殺,甚至藉偷情來紓解婚姻生活的單調無奈。1989年兩人協議分居,雙方利用安全人員竊聽對方的電話,將私密的情人交談錄音洩密給媒體登出,藉以醜化各自的形象,惡行惡狀,成為常人茶餘飯後的八卦話題。
13年後,1994年6月29日 ,王儲接受英國獨立電視台(ITV)的訪問,正式承認自己的婚外情,並坦言與黛安娜婚姻破裂,世人才恍然大悟:王子與公主婚後並未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。在電視專訪中,查爾斯王子表示同情黛安娜的處境,因為王室婚姻的壓力極大,新身分地位對於缺乏養成教育的另一半,確是難以適應的。
無獨有偶的,1993年在東方日本菊花王室,外交官官小和田以平民的身份嫁給皇室繼承人德人皇太子,成為眾所注目的雅子妃,猶如飛上枝頭的鳳凰,街頭巷尾傳為佳話,比美英國皇室查爾斯與黛安娜的盛大婚禮。可是,13年後夢幻破滅,受過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的雅子妃,原是日本外交界閃亮的明星,卻在嫁入皇室後生活失調,身心不適,傳出自殺的傾向,離婚的議題浮出檯面,引起大眾媒體揣測,眾說紛紛。***
東方與西方的例子顯示,王室婚姻得履行家族的禮節與責任,進退受傳統的節制,生活在眾人仰望中與媒體的鎂光燈追逐中,承受無比的壓力,是殘害人性的殺機,是可怕的悲劇。由此推之,社會上的追求虛名的男女,活在世人的眼光中,有幾人能全身而退的?
對我來說,黛安娜王妃人格的可貴在於她不屈服於生命的轉折,下定決心拋棄皇室婚姻的虛名與偽善,勇敢地活出自我的生命光輝,會讓人們永遠的追思與懷念。
*月旦編譯小組(譯)(1994)《柴契爾夫人回憶錄—上冊》。台北:月旦出版公司。
**李永學等(譯)(2011)《旅程:布萊爾回憶錄》,頁116-122。南京:譯林出版社。***班・希爾斯(2007)《雅子妃:菊花王朝的囚徒》。台北:三采。
The End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